聪明孩子为何抑郁?给我一个拥抱


李春燕-1142  02/12   18024  
4.8/5 



注:点右上音乐符号关掉或打开音乐。

Is this all there is to life?

朋友问我,为什么看上去很开朗的孩子也会抑郁?为什么上好学校的孩子也忧郁?我哪里有答案。

但看到下文讲到“gifted children"容易产生existential depression, eg, 悲天悯人,对于人生本质的思考,对世事无常的慨叹,这些大家或多或少探寻过的问题,但“gifted children"一般是理想主意者,对事思考很深,对不如意也体会更切。这些孩子从很小就观察到人生的不和谐甚至荒诞("inconsistencies, arbitrariness and absurdities"),包括大社会以及身边人的行为。他们企图寻找答案。但往往遇到同龄人的不解甚或敌意 ("puzzlement and even hostility),觉得很孤独。

这些“gifted children"对时空限制的沮丧,会升级为恼怒,但聪明如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这种对命运和其他无法控制之事的愤怒是徒劳的,进而无力的愤怒很快导致抑郁。

往往这些孩子越想努力寻找人生意义,越敏锐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有限,一再问苍天,"Is this all there is to life? Is there not ultimate meaning?"


解决办法看似很简单,HUGs,yes you read it right, 拥抱。啊?你问,这么简单?我深信拥抱的神奇力量。不看育儿经的我读过的两本书(也许是仅有的两本)之一就是在大儿子刚出生时看的“Holding Time",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ouch. 

A hug, a touch on the arm, a playful jostling, a high five. 多么简单!这是有研究数据的,Holding Time一书提到在图书馆做的试验,管理员表面态度很不和善,但在给书时不经意轻触读者的手,结果却比满脸堆笑但没有皮肤接触的另一组得满意的分更高。对“touch"的需要是人的潜意识的吧。书里还提到对于从colicky 婴儿到学龄儿童问题运用holding time 来解决的诸多实例。

然而朋友说青春期孩子不愿意hug呀,谁知道呢,也许他们内心希望拥抱呢?或者在觉得孤单软弱之时需要一个touch on the arm? 

朋友说"When my kids were young they were quite physical, but now they give me elbows when I hug them." 上面文章里有建议怎么跟孩子讲,例如,“妈妈知道你也许不需要拥抱,但妈妈需要个拥抱。” ("I know you may not want a hug, but it need a hug." )


每次和犹太朋友聚会前后大人小孩要一一拥抱,除了寒暄,也感到温暖吧。大儿子对于hugs不在意,而早产的小儿子就一直有强烈需求。还记得五年前和朋友一家在门口告别一番拥抱后,朋友儿子笑着对我大儿子说“Come on Austin, give your mom a hug!” 至今还记得阳光下大人和孩子们的笑声以及拥抱。

我们华人也许不太习惯拥抱。文化习俗不是一朝一夕改得了的,或许不需要改。但在美国我们都是小家庭,接触的亲人少,因此hugs是否更珍贵?不习惯大庭广众的hugs,就在家里吧。

“中国孩子远比美国孩子得到的拥抱少,甚至十岁以后很少有拥抱了”

一个没有四肢的人如何给予(接受)几百万拥抱?“拥抱机器” Nick Vojicic的书我和儿子都听过,前段在谈做事与快乐时提到。
搜狐视频
做事与快乐

想到朋友有抑郁症的爱子,从五岁就涉猎哲学。他曾站在校外offering free hugs,那也许是对人生之孤独深有体会。他曾想做个 art therapist 去缓解他人之苦楚。

Valentine's Day is here, let's offer hugs to our families and friends!

春燕备注:猜猜第二本?Parents Who Think Too Much. 啊?你问,有这样的书?是,这本书使我意识到很多作为父母的焦虑真是出自“overthinking", especially for the well-to-do professionals who had kids later in life. 

转“特别同意也深深感受到Hug的功效。我们家孩子从小到现在女儿都23岁了还一直习惯于拥抱。即使在两个孩子teenage阶段也没有抗拒过。所以感觉他们青春期没有明显反叛。最近女儿工作的忙碌成度远远超过正常。几乎每天半夜左右才能到家。昨晚更是到凌晨4点多才回来。我们尽可能的多hug她帮她减压。所以她即使忙碌但心情很是挺好的。”

转“ 概言为,思想者之殇。 这个我很纠结。一方面希望更多的人思想,对社会认真,对未来努力。一方面社会现实,群体阶段,思想者会被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压碎。 有时候说,没心没肺,活的舒舒服服。认认真真,反到痛苦万分。 ”

转“下面说到郭衡自杀这篇,心理分析,是那些一直顺利的常胜学生,受到挫折后,不能够适应。到了极端 死胡同。因次,多受些挫折是好的。山外有山的道理。也要知道,小挫,小失败是好的。对好学生,家长老师也应该留有余地。不要说过头话。家长老师不能够正确对待,孩子才会错误的认知。因此我一直想,家长老师应该先学习。自己懂了,对了,孩子才能够心理健康。我的一点浅见。”